電子煙不比香菸「好」,兩者都對健康有害,且電子煙同樣含有尼古丁,會導致成癮。 電子煙霧中含有甲醛、重金屬等致癌物,會損害肺部及心血管功能,並產生二手煙危害他人。 此外,使用電子煙不能真正幫助戒菸,反而可能延長菸癮,甚至可能成為通往其他毒品的大門。
電子煙的潛在危害
尼古丁成癮: 絕大多數電子煙油都含尼古丁,會造成強烈的成癮性,對發育中的大腦尤其有害,可能影響認知與情緒控制能力。
有害物質: 電子煙油霧化後會產生甲醛、乙醛等致癌物、重金屬,以及其他化學成分,對肺部和心血管造成傷害。
心血管風險: 研究顯示,使用電子煙會損害血管內壁,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呼吸道問題: 電子煙霧會傷害肺部免疫功能,增加發炎機會,並可能導致咳嗽、氣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道疾病。
二手煙與三手煙: 電子煙同樣會產生二手煙與三手煙,對周圍的人造成健康危害。
其他毒品風險: 有些電子煙油甚至被檢測出含有安非他命或大麻等毒品成分。
電子煙與戒菸
無法幫助戒菸: 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沒有足夠證據顯示電子煙能幫助戒菸。 多數使用電子煙幫助戒菸的人,實際上只是延長了菸癮。
可能增加其他風險: 使用電子煙可能讓你同時使用多種菸品,反而增加尼古丁攝取量。 也有研究顯示,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未來使用紙菸的風險可能增加。
法規與風險
台灣禁止: 《菸害防制新法》已全面禁止含有尼古丁或其他成癮物質的電子煙,違者將面臨罰款或刑事處罰。
健康風險: 電子煙雖然外觀酷炫、口味多樣,但仍是含有成癮物和有害化學物質的產品,對健康有明確的危害,不應被視為「減害」產品。

2025 年 10 月 11 日 In 衛教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