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個大家不好啟齒卻又容易疑神疑鬼的話題—口臭。相信不少人曾經懷疑自己有口臭或是碰到覺得口臭很重的人卻又得一直跟他相處的經驗。口臭真的是若有似無、見怪不怪,當下覺得受不了但過了卻又不了了之的一個不受歡迎毛病。到底是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真口臭,還是從頭到尾只是想太多走不出來的口臭恐懼症,又口臭的本質是甚麼,這篇就來娓娓道來~
如何知道我有口臭
其實在醫療界最常用的判斷方法就是請別人客觀的來聞啦!沒在騙的,連教科書上都是這樣的示範照。若懷疑自己有口臭,可以請另一半早中晚照三餐聞你呼出的氣體,確認是否真的有口臭,許多研究發現,超過一半的人都是自認為有口臭,實際上沒有的口臭恐懼
當然另一個也算會用的方法是使用口臭偵測器偵測偵測揮發性的硫化物,這是我們一般認為會造成口臭的物質。瘋狂的日本還把這類的東西便成一般人可以隨身攜帶的小機器,一年多前去日本還蠻流行的,現在似乎退潮流了,當初看到覺得誰會買的我想來是個先知
口臭是病?還是衛生不好?
首先先來看看口臭如何分類,先區分出是每個人都有的正常生理反應還是病理
生理性口臭
食物、抽菸、藥物影響要先排除,如果吃了吸了特定東西才臭,那就避免或是吃完去刷牙啦
大家都有早晨口臭也在這部分!因為唾液流量在夜間降低,口腔內的細微食物殘渣加速腐敗,這種只要清潔口腔刷牙後消失了,真的不是病,有沒有忽然覺得N年來的小困擾小祕密茅塞頓開XD解法就是一早起來先去刷牙~當然吃完早餐還要再刷一次喔
排除生理後,病理上的口臭分兩種
口腔外口臭
占不到10%,因為肝腎疾病造成代謝物較一般人增加許多,通過肺泡呼出氣體帶有臭味,這就要請內科治療了,通常會到這個程度一定有其他症狀不可能只有口臭,不放心可以抽血檢查~但絕大部分十個有九個都是口腔本身造成的口臭
口腔內口臭
食物、細胞殘渣分解出蛋白質,與口腔內厭氧菌作用,產生揮發性硫化物,這氣味就是口臭
那有人問說,騙肖,口腔看起來沒有食物了阿,nono,其實舌頭上一粒粒的不規則表面是乳頭狀的結構,中間的溝都有0.5~1公厘深,藏著細菌、上皮細胞、脫落的白血球、殘渣,也就是我們看到的舌苔,舌苔越厚,藏汙納垢越多,就越容易臭啦!
除了舌苔外,牙齦與牙齒的交界處牙周也有囊袋縫隙,藏著厭氧菌,一般人的囊袋一定<3mm,刷牙或是用漱口水清潔沒有問題,但是牙周病人的囊袋加深,用一般方法是完全清不到,在裡面堆積牙菌斑牙結石,更破壞牙齒牙齦使囊袋更加深,除了使刷牙流血、牙齦萎縮牙齒鬆動,囊袋中藏著厭氧菌跟牙周病的發炎組織胺基酸混合也造成揮發性硫化物的口臭了
不過因為舌苔的範圍面積遠比牙周囊袋大,且舌頭表面遠比牙齦囊袋更方便氣體交換所以年輕人的口臭比較常由舌苔引起,年紀大的人則是舌苔+牙周病混合型口臭。不雅圖先抱歉了,最左是正常舌苔,其他兩個都太厚了喔
口臭治療
最後不多說,用圖來將口臭治療做個總結啦